脑类器官试剂盒
货号:R25793
脑类器官试剂属于无血清细胞培养基。利用本产品,通过诱导人多能干细胞 (hPSC) ,可稳定培养出脑类器官。脑类器官,属于3D体外组织模型,具有典型的脑发育特征的细胞类型组成和功能性结构。脑类器官的形成过程包括,先产生拟胚体 (EB) ,然后经过神经上皮结构的扩张,然后产生类似体内的脑皮层样结构。
实验步骤(操作所需时间为2小时)
1. 消化PSC并制作拟胚体(拟胚体形成培养基)
1) 使用预热过的无钙镁离子的PBS清洗iPSC三遍。
2) 添加Gentle Cell Dissociation Reagent或Accutase使得iPSC变为单细胞
3) 添加和2) 等量的,消化终止液,放入离心管在300g,5min,4摄氏度的条件下离心。
4) 去除离心管细胞沉淀之上的上清,添加适当量的拟胚体形成培养基,混合均匀,细胞悬浊液进行细胞计数 (强烈建议使用人工计数法,添加Trypan blue)
5) 在拟胚体形成培养液中将细胞数量稀释为4500个细胞每100µl。依次在U底96孔超低吸附板,每个孔里加入100ul稀释过的细胞悬浊液各12孔。
6) 将细胞悬浊液添加完毕的U底96孔超低吸附板在300g,5min,4摄氏度的条件下离心,后置于37摄氏度,5%二氧化碳的培养箱中24h形成球状体。
2. 拟胚体分化成脑类器官
1) 形成拟胚体后每隔一天更换一次培养基A,共培养5天。
2) 在A阶段结束后,在24孔超低吸附板中,加入500µL预热后的培养基B,用200µL的宽口枪头将拟胚体转移至24孔板中,每孔一个拟胚体。每隔一天,换一次液,共培养3天。可观察到拟胚体变得光滑、半透明状。
3) 在B阶段结束后,用200µL的宽口枪头转移类器官到超低吸附96孔板中 (一个孔一个类器官) ,然后将30µL的基质胶加到拟胚体上,并缓慢吹打一次,使得拟胚体处于基质胶中(即每一个拟胚体都处于一个30µL的基质胶液滴中)。将超低吸附96孔板在培养箱中放置30分钟,使得基质胶充分凝胶化。30分钟后每个96孔板的孔中加入200µl的37度 预热的培养基C。此后每天更换一次培养基,培养4天后,可看到脑类器官形成出芽状结构。
4) 在C阶段结束后,更换为200µl每孔的培养基D。随后将96孔板放于37度培养箱中的水平摇床上,摇床转速为 60rpm。每2天换一次液。在D阶段培养约30天以后可以得到脑类器官。